今年以来,受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疫情多点散发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南通文化产业面临诸多挑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利润率持续走低。市委、市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纾困解难帮扶政策,积极培育数字文化产业单位,前三季度,全市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保持增长,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一、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一)规上单位数突破千家。三季度末,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数1001家,首次突破一千大关,分别比上半年末和上年同期增加47家和148家。分产业看,服务业贡献突出。三季度末,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中,制造业、批零业和服务业分别为344家、146家和511家,分别比上年同期净增加32家、12家和104家。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单位占比达51.5%,同比提升3.8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单位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前三季度,全市1001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50亿元,同比增长2.9%,增幅比上半年回落4.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分行业类别看,文化产业九大类营业收入“6升3降”。增幅最高的是创意设计服务,153家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实现营业收入40.8亿元,同比增长24.0%。增幅最低的是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6.4%,主要原因在于受疫情影响,部分单位阶段性停产停业。
(三)新兴业态引领发展。今年以来,我市积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形势,高度重视数字文化产业项目的招引、培育,与互联网、数字经济密切联系的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前三季度,文化新业态特征较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中,我市规模以上单位62家,比上年同期净增加8家,实现营业收入46.0亿元,同比增长12.9%,高于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其中,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和互联网广告服务三个行业小类营业收入分别增长78.4%、31.3%和20.8%,文化新业态成为引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今年以来,全市文化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虽然单位数逐季增加,但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增幅逐季下降,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招引、推进力度不足,龙头企业支撑力度偏弱。
(一)区域发展有所分化。前三季度,全市规上文化产业发展分地区来看,县区情况总体好于市区。从人员来看,前三季度,全市规上文化产业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6.6万人,同比下降2.0%。其中,市区下降6.1%,县区增长0.7%。从营业收入看,全市规上文化产业单位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市区下降2.1%,县区增长7.4%。具体来看,降幅较大的为通州湾、苏锡通和如东县,分别下降25.2%、18.6%和13.1%;增幅较高的为海安市和启东市,分别增长19.0%和14.8%。从营业利润看,市区营业利润同比下降56.9%,其中开发区、苏锡通同比分别下降66.7%和31.3%;县区同比增长36.4%,其中如皋市增幅最高,同比增长208.2%。
(二)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受疫情影响,部分文化企业阶段性停工停产,疫情防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盈利水平有所下降。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成本435.6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营业利润34.9亿元,同比下降22.1%,降幅比上半年扩大3.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服务业营业利润分别下降27.3%和7.3%,文化批零业营业利润增长20.1%。具体到企业来看,前三季度全市1001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39家亏损,亏损面达23.9%,同比扩大1.3个百分点。
(三)重点项目投资力度不足。前三季度,全市107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8.7亿元,同比下降25.2%。按照序时进度来看,前三季度完成全年计划投资额的59.3%。分地区看,前三季度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启东市增长46.9%,如东县持平,其余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较大的有开发区和海安市,分别下降82.4%和62.4%。
三、下阶段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业态升级,引导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方面要加大数字文化产业相关的项目招引,以大项目引领发展。支持数字文化产业重大项目优先纳入年度重大项目清单,在项目前期规划、审批、立项、融资等方面给予服务指导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快数字化产业园区建设,借助科技发展和业态创新,培育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视频、数字艺术、创意设计、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培育壮大新型文化业态,走集聚发展道路。在加强新业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布局的同时,也要引导传统文化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给传统文化企业插上数字化翅膀,助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二)项目招引,促进产业规模做大做强。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投资持续低迷,大型文化企业引进缓慢,目前全市尚未有年营业收入百亿元以上大型文化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领头羊”,部分县(市、区)没有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文化企业,根据开发区经验,阿里巴巴信息港等大型文化企业的引进,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各地需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特点,尽快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整个文化产业规模做大做强。
(三)助企纾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多变,企业经营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因素,保住市场主体才能保行业、保增长。要重点关注广播电视台、县级融媒体中心、旅游景区等亏损文化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时了解掌握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要确保减税降费、降成本、放管服措施落到实处,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充分释放文化企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