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受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南通规模以上服务业上半年逐月回落。但新增单位持续拉动,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扩大,行业发展韧性较强,吸纳就业保持稳定,下半年服务业经济运行回稳向好。需关注部分行业承压明显、单位库质量存隐忧以及新兴产业占比偏低等问题。
一、总体情况
(一)营业收入增速总体回稳向好
全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上半年逐月回落,1-6月增速为4.9%,为全年最低点。下半年在新增单位较多、部分行业发展势头强劲等多重有利因素的带动下,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逐步回稳向好。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2103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067.1亿元,同比增长7.2%,较1-8月和1-5月分别回升0.2和1.1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分别列全省第4位和第9位。
(二)行业发展韧性较强
重点行业增速较快,1-11月,全市纳入核算的重点行业实现营业收入641.5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快11.9个百分点。其中,八个核算相关的行业中有五个行业的位次在全省前5,分别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第2)、居民服务业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第4)、装卸搬运和仓储业(第4)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第4)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第5)。吸纳就业保持稳定,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十个行业吸纳就业人数189866人,同比增长3%,比全省平均快5.4个百分点。
(三)地区差异逐步缩小
分地区看,1-11月各板块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启东、如东和海安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8.6%、14.6%和11.4%,其余板块保持个位数增长。与1-10月相比,各板块营业收入增速均有所提升,其中:海门提升4.1个百分点,如东、开发区和启东分别提升2.9、2.3和2个百分点。板块差异逐步减小,增速极差(最高增速-最低增速)从年初的26.9个百分点缩小至1-11月的15.7个百分点。
二、主要特点
(一)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扩大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67亿元,同比增长8.2%,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速1个百分点;营业收入体量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的比重为71.9%,较同期高0.7个百分点。
(二)科技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
截止11月,全市规上科技服务业月度新增单位38家,居全省首位。1-11月,全市规上科技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07.3亿元,同比增长32%,高于全部规上服务业平均24.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规上科技服务业平均18.7个百分点,列全省第2位;吸纳就业人数20591人,同比增长12.6%,高于全省规上科技服务业平均9.4个百分点。
(三)数字经济相关行业效益提升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9%,高于全省平均5.7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同比增长26.2%,高于全省平均9.2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4.3%,高于全省平均12.6个百分点。1-11月该门类企业实现营业利润29.6亿元,占规上服务业企业的35.7%,同比增长19.9%,高于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速22.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本行业平均8.9个百分点。
(四)月度新增单位贡献显着
截止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月度新增的新开业单位351家,列全省首位,其中重点行业企业324家。1-11月,新增企业完成营业收入59.7亿元,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4%,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9个百分点;重点行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52亿元,拉动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增长9.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新增58家,拉动全部规上营业收入增长1.6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新增22家、25家和123家,均拉动全部规上营业收入增长0.9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分别新增38家和73家,分别拉动全部规上营业收入增长0.7和0.6个百分点。
三、存在问题
(一)部分行业承压明显
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中,除房地产开发之外的房地产业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影响,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同比下降25.3%,低于全省本行业增速24个百分点;教育业受疫情及双减等政策影响,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同比下降47.3%,低于全省本行业增速13.9个百分点;水上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34.9亿元,同比下降24.8%,低于全省本行业增速23.7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120.3亿元,同比下降9.7%,低于全省本行业增速9.8个百分点;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实现营业收入40.8亿元,同比增长5.5%,低于全省本行业增速9.3个百分点。
(二)单位库质量存隐忧
一是企业规模偏小。1-11月,365体育投注注册_365限制结束投注_bat365在线官网平台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体营业收入仅5074.3万元,列全省末位,比全省平均低4614万元。分行业看,十个行业的单体规模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退库企业较多。2022年年度退库单位131家,比年度第一批进库单位多85家。三是去年月度新增单位降幅较大。去年月度新增的251家单位,今年1-11月实现营业收入64.1亿元,同比下降14.7%。
(三)新兴服务业占比偏低
1-11月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规上的比重为20.2%,低于全省平均4.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规上的比重为10.1%,低于全省平均3.5个百分点。
四、推动服务业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下一步,要深入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企业巩固回稳基础。抓牢抓实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增强服务业经济发展动力。积极拓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驱动新兴产业发展,推动规模以上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一)排忧解难助力企业巩固回稳基础。服务业经济发展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随着“新十条”优化措施的落实,教育、文体娱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发展短期内仍会受到影响。要进一步促进政策落地,政策进企,真正让企业对政策一清二楚,充分发展政策稳经济作用。加大投融资服务力度,提供多样化融资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注重维护好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和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鼓励企业以技术、资本等要素为纽带,在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脱颖而出。
(二)抓牢抓实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项目建设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要重抓项目建设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注重全流程服务对接,从招引对接,到项目投产、后续服务等,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主动排查和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全周期的精准服务,适度超前,抓牢抓实加快推进项目取得实质进展,并根据投产项目推进“链式”招商,补齐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充分发挥项目的综合效益,增强服务业经济发展动力。
(三)先试先行拓展新型服务领域。疫情给服务业经济带来了冲击,同时也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要注重研究实施新兴产业布局政策,着力发展科技服务业、老年消费产业、医疗健康产业、旅游休闲产业、文化体育产业等新兴产业,探索和拓展服务业新业态、新市场、新消费、新动能。深入研判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和成长趋势,充分发挥新兴产业发展对产业链及就业创业的带动性作用。要助力企业突破人力、资金等条件的约束,加快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先试先行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推进服务产品创新,破解传统服务模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难题,促进互联网等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